查看原文
其他

三下乡·行者 | 行于天地,找寻文化

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珠江青年 2022-05-09

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


2017年的暑假,行者的脚步来到了四川凉山。在这里,他们重温“彝海结盟”故事,重走长征路,又以彝族银饰为线索,对古老的彝族银饰技艺展开调研。他们挖掘彝族银饰历史、观摩银饰制作过程、亲身参与原始火把节以此来探索古老银饰技艺的传承和保护。


凉山彝族自治州,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,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,这里交通不便,与外界接触甚少,然而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——中国夷民红军沽基(果基)支队。而凉山所管辖的17个县中,有11个县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工作县,但这里的彝民却有穿金戴银的习惯,当地流传:彝族对银的热爱是沿着血液传承而来。



外界对凉山了解甚少,凉山也因为交通不便而偏居一隅。2017年,行者秉承“了解最真实的情况,做最真实的调研”的宗旨,前往凉山,去了解古老的银饰技艺,回顾悠久的红色历史,探索脱贫致富的新经济模式。



过去的优胜村依靠传统农业发展经济,经济落后,交通闭塞。如今当地人以承包土地的形式来种植油橄榄,再加工成橄榄油出口到欧洲。据了解,明年优胜村将会引进全套设备,从种植、加工、生产再到出口的一整条生产链都将在优胜村完成。一条条水泥路通往村子深处,一幢幢小康居民楼开始拔地而起,村民洋溢着笑容行走在交错相间的田间小道中,这是凉山优胜村的真实写照。人们生活富足快乐,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困境,脚踏实地、勤勤恳恳、乐观向上,努力地生活着。




1935年5月,红军长征到达大凉山彝族地区,受到当地彝民阻挠。后经红军宣传,并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们,首领小叶丹决定支持红军,同意红军借道北上,并同红军司令员刘伯承在彝海边上,歃血为盟。为了纪念红军,行者带领少先队员们在彝海开展了主题为“追寻彝海结盟情谊,传承红军长征精神”的团日主题活动。在红色纪念碑前少先队员重温入团誓词,欣赏由行者队队员演绎的话剧,并对小朋友进行了感恩活动教育,为新入少先队的小朋友戴上红领巾。随后,行者带领小朋友们参观红色博物馆,寻找历史的遗迹,重温历史。行者队员华喜卿说道:“希望能通过红色活动,激发少先队员们的爱国之情。”




凉山布拖县因交通闭塞,与外界的联系少,所以当地银饰文化保留最为完整,其彝族银饰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。当地人虽然贫穷,但是对银饰却很热爱,对于当地人来说,银是他们的信仰,在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


银匠,是传承技艺的重要人物。银饰的样式精美而又复杂,这很考验打造技术。技艺的传承多半是祖祖辈辈传授下来的。对于每个银匠来说,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本族银文化的传承,更是民族世世代代薪火的延续。



行者进行银饰调研时面临着诸多困难,语言不通是其中最大的困难。当地人因为与外界联系少,且银匠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,所以他们都使用本族语言。但行者凭借着肢体表达勉强进行着交流。因为生活的贫穷和艰难,不少家庭开始变卖祖辈传承下来的银饰,银饰文化正面临着危机。行者就是要对银饰文化进行深入调研,让银饰文化走出凉山,走向世界,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古老的技艺。



此次下乡,行者们也成长收获了很多。当行者了解凉山人民的生活后,发觉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,要学会感恩,珍惜当下的生活。行者队员林宇铨说道:“希望我们社会能多多关注这种珍贵而又脆弱的文化,共同保护与传承。”


【往期回顾】:

  1. 三下乡·北斗号V | 种下一颗种子

  2. 三下乡·风铃六 | 红色文化之旅

  3. 三下乡·行涉 | 行于潮州路,心涉潮绣情


记者:许堤堤

编辑:范斯斯 何美凤 潘晓怡

摄制:行者

监制:青年媒体运营中心

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

珠江青年

给你带来珠江一手资讯

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委员会

团结 奉献 高效 创新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